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

2009年1月 運河公園.吳園與開元寺

這次把一月份的其他照篇一次結清...拍攝地點都在台南市,
分別為:運河公園、吳園和開元寺
懶得打太多字,又要讓文章內容豐富,
所以從網路上ㄎ一ㄤ了一些文章來貼...
嘿嘿嘿!!!

底下照片拍攝地點為運河公園








以下為吳園拍攝
台南枋橋頭的吳家,自吳春貴承販台鹽致富,而後其子吳尚新繼承家業,於徙建洲南場後,承銷食鹽業務大為發展,家境日隆。道光初,吳尚新乃將其宅第北邊原屬荷治時期荷蘭通事何斌的庭園舊址加以收購,沿著地勢高低建構庭園,並聘名匠仿照漳州城外飛來峰的形勢,佈置假山、池台水閣、奇花異木,極盡美觀,名為「吳園」,俗稱「樓仔內」,與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等號稱台灣四大名園。
因當時吳家的財富為府城之冠,庭園的美輪美奐,亦堪稱甲於全台,所以台南有句俚諺說:「有樓仔內有的富,也無樓仔內的厝;有樓仔內有的厝,也無樓仔內的富」;連雅堂於<台南古蹟志>亦言:「枋橋吳氏,為府治巨室,園亭之勝甲全台,而飛來峰尤最。」可知吳家當時的財富與宅第庭園構築的精雅一般。
創建至今達170餘年的吳園,如今侷促台南市區一隅,僅餘「仿飛來」假山、水池、池畔閩南平房一排九間、捲棚歇山頂四角涼亭與六腳攢間涼亭各一座、石砌廊道和一畔庭園。雖大部分建築房舍外觀大異從前,但假山、水池和四角涼亭(作勵軒)尚維持一定型制,就整體而言,尚保有部份的傳統園林風格。-----資料來源吳園藝術中心








以下照片拍攝地點為開元寺
開元寺最早是鄭經設在台灣的亭園別墅,兼做其母晚年安居的處所。清領後,才將別墅改為佛寺,屬於佛教禪宗臨濟宗支派。明永曆年間,鄭經在金門、廈門沿海戰敗,退守台灣。一時間抑鬱失志,無心政事,就在當時郡治之北的洲仔尾一地,築園造庭,做為「承天府行台」,也就是在台灣的別館。永曆34年(1680)築造完成,又稱為「洲仔尾園亭」或「北園別館」。
清康熙29年(1690)當時的台灣鎮總兵王化行及台廈道王效宗,因見北園別館遼闊幽寂,竹林蒼鬱,是所謂「三寶地」,極適興築寺宇;而台灣當時又沒有大型佛寺古剎,於是決定改別館為佛寺,以彰顯大清盛世。修竣後,取名「海會寺」,又稱「開元寺」;第 1 任住持為志中禪師。到了乾隆42年(1777),台灣知府蔣元樞加以大規模修建,增築各殿、妝塑佛像,定下從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到大士殿的中軸建築規制及左右廂房等。修後冠稱「開元寺」,並留有碑圖、文說明。嘉慶元年(1796),為慶祝皇帝登基,遂取「聖天子綏靖海疆至意」,更名「海靖寺」。鎮總兵哈當阿並題 3匾:「三寶殿」、「彈指優曇」、「不二法門」等,至今猶高掛殿堂之上。
1895年台灣割日,寺內惡僧寶山與日人勾結,擬將寺產出賣給日人,幸好出賣前夕該僧嘔血身亡,開元寺才得以保存下來。後來,經第 6 任住持玄精上人發願重修,以德啟眾,懲惡勸善,宗教風氣漸盛,開元寺舊觀也得以恢復。
1958年,政府實行「耕者有其田」政策,開元寺因土地生產不足繳稅再度陷入危機。後經眼淨禪師與台南各界士紳名流合議處理,才化險為夷。此後,廟宇陸續添建修整,並創辦佛學院、幼稚園、慈愛醫院等,朝向多元化發展。目前列為 2 級古蹟的開元寺,扮演的已不僅是單純的寺院角色,而是一座與台南市民的日常生活關係至為密切的綜合性機構。---資料來源開元寺-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